揭秘山东“舌尖保卫战” 两年打“黑”4000个

近期热播的《舌尖》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然而,在享受饕餮盛宴的时候,“餐桌安全”也时刻不能掉以轻心。2012年8月,山东省公安厅正式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2013年,总队更名为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成为全国第一个专司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工作的省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两年过去了,组建这支“舌尖部队”的初衷是否实现?这支部队又在执行什么样任务?【详细】

  • 大众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大众网“齐鲁民声·直通厅局长”系列访谈栏目。今天走进大众网直播间的嘉宾是:省公安厅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总队长张月波。
  • 张月波:各位网民朋友们好!我是省公安厅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总队长张月波,非常高兴有今天的机会来与大家交流。
  • 大众网:对于网友来说,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还是个很陌生的单位,你们是公安,但又和那些抓小偷、维护治安的民警还不一样是吧?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山东省公安厅成立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的初衷是什么?工作职责有哪些?
  • 张月波: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要求吃的放心、用药安全,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食品药品与环境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我省是食品药品生产大省、工业大省,食品药品环境安全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严峻,问题食品事件、污染环境事件屡有发生,维护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针对近年来我省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多发、频发的形势,为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维护我省食品药品安全,2011年,省政府决定在省公安厅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2013年,针对我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根据省政府要求,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更名为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增加了打击环境犯罪的任务,主要职责是:掌握全省食品药品犯罪动态,分析、研究犯罪信息和规律,拟定预防、打击对策;组织、指导、协调全省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犯罪案件的侦办;组织开展区域性的食品药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侦办上级领导交办以及社会反映强烈的大要案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行政监管及联合执法。
  • 大众网: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成立以来都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 张月波:2012年8月份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正式组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在打击食品犯罪方面,组织开展了“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全省公安机关共侦办食品犯罪案件6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0余人,打掉“四黑”窝点近4000个。在打击药品犯罪方面,组织开展了集中打击整治网上涉假药犯罪等专项行动,全省侦办生产、销售假药案件1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在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方面,全省共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305起,查处治安案件6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09人。
  • 张月波:从我们总队的工作看,在打击整治工作中主要发挥的是组织、发动的作用。从2012年成立之初,我们就迅速对全省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研判,并制定了举报奖励办法,发动社会群众举报。从群众的举报中,我们发现了一批重点线索进行调查。比如,2012年9月份总队成立之初,我们接到举报 反映位于青岛平度市的诺迪制药有限公司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兽药。经过总队派员秘密调查,并从市场上购买该公司产品检测,发现其生产的兽药所标识的成份与检测 结果差异很大,有的几乎不含有效成份。10月份,我们会同青岛市公安局组织400余名民警成功捣毁这一特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企业,抓获犯罪嫌疑人14 人,现场查获伪劣兽药原料成品及半成品370余种100余吨,假冒注册商标标识、药品标签200余种10万余枚。
  • 张月波:去年11月份,我们接到举报反映济南的一个生猪定点屠宰厂—方园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猪屠宰前非法使用“瘦肉精”,我们总队直接派员对该企业进行外围调查,并购买了其出售的猪肉进行检测,发现含有较高的“沙丁胺醇”(“瘦肉精”的一种)。之后我们把线索交给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经该支队深入调查,于3月18日晚,组织40名警力对济南方圆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已屠宰好的生猪肉8吨,注射用的“沙丁胺醇”2500毫升,注射器21支,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   去年媒体曝光“黄浦江”病死猪事件和假羊肉事件后,我们于4月初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专项打击病死猪犯罪破案会战,侦破案件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余人,查扣病死畜禽及其制品200余吨,涉案价值1.3亿余元;5月初部署全省开展了打击假羊肉犯罪破案会战,侦破案件116起,抓获嫌疑人278人,查扣假劣牛羊肉制品195吨。
  • 张月波:二是突出抓好打击食品、环境犯罪的指导工作。我们通过走访企业、省直食品监管部门,了解食品、环境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研判分析,在分析、检测出存在问题后,有针对性地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比如,针对分析市场上豆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于去年7月3日至8月17日组织开展了为期45天的全省集中打击制售“毒豆芽”犯罪破案会战,会战期间各地共摸排取样送检豆芽903批,从中发现422批非法使用毒害物质,全省共立案2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8人,打掉生产“毒豆芽”“黑窝点”282个,现场查扣“毒豆芽”230余吨,涉案价值2946万元。   三是积极破解办案难题。我们在省食安办的协助下,从全省遴选了首批7家食品鉴定机构作为协议鉴定单位,开发了“涉案食品检验鉴定委托申报系统”,构建了涉案食品检验鉴定“绿色通道”,为基层公安机关打击食品犯罪提供支持。去年全省公安机关共送检涉案食品、有毒有害原料4300余份,鉴定项目达到9600余项次。这项工作,十分不容易,因为鉴定机构基本上在济南和青岛,基层办案民警前往送检,顶酷暑、冒严寒,来回奔波,非常辛苦。
  • 张月波:四是加强部门执法协作。会同省食安办、农业厅、食药监局、畜牧局和相关行政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案件会商、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直接配合省食药监局联合开展执法活动9次,全省公安机关共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100余次。按照建设生态山东的要求,联合省环保厅建立了公安环保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共会同省环保厅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1次,查处了7家非法排放污染企业,各地组织区域性联合整治行动245次,环保部门向公安部门移交案件和线索140起,移交数量大幅度上升。   五是加强社会发动。举办了全省公安机关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成果展示,发布了全省打击食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以及药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并向群众发放识假辩假小常识,公布举报电话,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群众举报犯罪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省公安厅先后两次向14名举报重大食品犯罪有功的群众发放举报奖励金7万元、42万元。
  • 大众网:杜绝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的难度在哪里?
  • 张月波:在当前严打高压态势下,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之所以屡打不尽、屡打不绝,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根本上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信用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行政处罚、刑罚的力度偏低。我国目前仍处于从传统的为情感交易而设立的身份信用向现代社会的为商业交易而设立的契约信用嬗变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商业行为往往只是单纯追求利润,在这个过程中,信用信息管理不成熟,没有有效的信用奖惩机制,加上违法犯罪行为处罚的力度偏低,非法生产经营者敢于忽视长远利益,冒险进行一次性博弈,以获取高额利润。比如,非法向大气排污违法行为,有的大型企业一天就可少投入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的最高处罚只有十万元,公安机关的最高处罚只能是对责任人行政拘留15天,在这种情况下,非法排污的利益可想而知。
  • 张月波:在信用机制建设较好的国家,可能这类企业的产品会受到抵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很多限制。再如,民以食为天,“食”这个字,没有繁体字,从古至今都是上面是“人”,下面是良心的“良”,突出体现了对食品生产的道德要求。健康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有依法组织生产安全食品的重要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食品是食品生产者最起码的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如果缺少了最基本的诚信与自律的道德底线,仅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与不顾,食品生产活动就会陷入混乱状态。这种不守信的行为,虽然自身得到了非法利益,但自己最终也难免不被卷入安全事故的漩涡,即出现了易毒而食的现象,这就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 张月波:二是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畸形消费需求大量存在。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电视记录片,深刻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但这种对饮食色、香、味的追求,有一些就是不安全的食品需求,导致一些不法人员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非法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比如,熟肉制品中使用亚硝酸盐,可以增加色泽,口感也好,但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就是不安全的食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正是消费者的这种需求使得假冒伪劣食品有了生存空间和滋生漫延的市场。依据经济学原理,消费需求决定供给水平,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商品供给。许多制假售假者,毫不掩饰自己的假货,有的消费者知假买假,从而使假劣食品有一个庞大的购买力市场。
  • 张月波:低价对于消费者是一个直接的诱惑,制假售假分子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这种消费心理上的弱点,打出了他们的低价王牌。当然,消费者的畸形需求,也和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低,社会保障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等因素有关系。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承受者和食品质量的最终检验者,它在食品安全三角关系中(监管者、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即在消费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主体,它应当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有一定的责任。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需求决定着供给水平,消费者不良的消费观念与防范意识在一定条件下有意无意地迎合并促成了违法犯罪的得逞。所以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减少被害与实现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道防线。   另外,基层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力量不足、法律法规标准不健全,个别地方打击整治力度不够等,也是其中的原因。
  • 大众网:有了专业的“食药警察”,是不是就能彻底对食药犯罪斩草除根?
  • 张月波:在当前形势下,“食药警察”要做到对全部的食品药品犯罪斩草除根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请广大网民朋友们理解。就当前而言,即便在全世界哪一个国家,也做不到全部食品药品犯罪的“零发案”。通过打击整治,可以有效遏止犯罪的多发、频发势头,使某类违法犯罪的“行业潜规则”少发乃至零发案。比如,通过近几年对“地沟油”犯罪的打击,目前这类犯罪已经很少。
  • 大众网: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下步要走什么样的路子?
  • 张月波:作为公安机关专门负责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的机构,我们正在转变传统的被动坐等行政部门移交案件的警务理念,建立起主动化常态式的工作机制,通过主动作为,来推动食品药品与环境安全问题的有效治理。我们将将从以下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突出发挥专业化打击犯罪职能。持续开展“净气”、“净水”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动、“食安山东”多轮次打击食品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药品犯罪“健康保卫战”破案会战,全力破获一批社会关注、民心畅快的案件,全面提升专业打击能力,打造好山东公安“守护食为天”品牌,以实际战果践行民生警务。
  • 张月波:二是全力配合支持行政部门执法。在维护食品药品与环境安全方面,有很多监管部门,我们不可能包打天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当前食品、环境安全问题的困局,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有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当前行政部门执法手段不够、强制力不足的特点,主动加强与行政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主动协商工作开展,联勤联动执法,支持行政监管部门工作开展。同时,对主动发现的监管漏洞以及行业“潜规则”,通过问题的处理,推动行政监管部门规范治理和制度完善,真正形成维护安全的合力。   三是建立对食品药品环境犯罪的管控机制。依托基层派出所、食品药品监管所等基层组织,加强人员、企业、作坊、市场管控,从源头上提高防控能力。推行社会联动治理机制,深化与重点守法企业、行业协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非法活动形势特点和苗头动向,促进行业自律,拓宽线索渠道。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宣扬打击成效,揭示犯罪手段,发布风险预警,鼓励群众举报,争取各界支持,发动一场向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和污染环境行为宣战的“人民战争”。
  • 张月波:四是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的食药环侦专业队伍。目前,全省17个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已全部组建,88个县级公安机关获批设立食药环侦机构。下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基层公安机关食药环侦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打击体系,主动将自身建设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同时,突出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教育训练,强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努力把全省食药环侦队伍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取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齐鲁先锋警队”。   最后,衷心感谢网民朋友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网民朋友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同时,希望各位朋友们积极参与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活动中来,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犯罪线索,必要时可以向省厅反映,电话是0531-85121654.
  • 公安机关要继续亮剑,突出发挥“专业化”,持续开展“净气”、“净水”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动、“食安山东”多轮次打击食品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药品犯罪“健康保卫战”破案会战。
  • 在当前形势下,仅仅靠“食药警察”做到对全部的食品药品犯罪斩草除根是不可能的。通过打击整治,可以有效遏止犯罪的多发、频发势头,使某类违法犯罪的“行业潜规则”少发乃至零发案。
  • 之所以能打击这么多犯罪分子,最大的法宝是“走群众路线”,积极发动群众举报,截至目前,已经先后两次向14名举报重大食品犯罪有功的群众发放举报奖励金7万元、42万元。
  • 让人民群众吃的放心、用药安全,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食品药品与环境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