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要闻|时评|山东|读书|体育|娱乐|财经|教育|旅游|汽车|选房
客户端商城

搜索

山东标准,何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2025-10-15 06:51作者:王鹤颖来源:大众新闻

山东三年标准化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国际标准85项,国家标准3209项,建设国家级试点125个,企业标准“领跑者”达682项,标准化助力产业转型与国际竞争力提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标准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国际贸易的“通行证”。2022年8月,山东首批获批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如今,三年试点期满。10月14日,在第56届世界标准日之际,山东有关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布试点建设成效,为全省标准化工作凝聚共识、增强合力。

  记者从现场获悉,试点设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山东均已完成——试点期间,新增制修订国际标准85项、国家标准3209项、行业标准1589项;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25个,培育105家标准创新型企业。2024年,全省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60.71%,实现全国第一。

  01推动专利转化为标准

  10月14日,济宁结束了连阴雨天气。在邹城市太平镇,泰山玻璃纤维布项目研发中心桩基工程建设地,施工方正在组织将喷扩锥台压灌桩设备搬进工地,为接下来的桩基施工做好准备。

  “除了山东,我们研发的喷扩锥台压灌桩技术在云南、安徽、山西等地3000多个单体工程中都有实施应用。相比于传统灌注桩,这项技术更加经济、高效、环保,能节约直接投资约12亿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山东倍特力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良介绍,企业正在探索专利标准融合新机制,已将上述技术转化为团体标准,带动行业提质增效。

  “专利是技术的‘护城河’,标准是产业的‘通行证’,它们之间强强联合,是企业抢占发展先机、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密码。”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沣江注意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节能降耗、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对此,山东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标准,并在技术产业中推广应用。

  山东是少数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级行政区,覆盖197个工业中类和526个工业小类,具备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生产能力。近年来,围绕“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山东实施43项省级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在高端装备领域,潍柴动力通过参与制定《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等国家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商用车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50%,带动潍坊动力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在农业领域,有着“中国石榴之乡”美誉的枣庄,构建起“育种+观赏+销售+旅游”石榴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以标准助推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眼下,该地石榴饮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成为地方支柱产业。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质量是品牌的内核。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大品牌。”枣庄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震表示,枣庄石榴曾面临着易裂果、成熟晚等产业难题,如今,通过标准赋能,成功探索出一条带动乡村振兴、打响地方品牌的新路径。

  02企业主体性日益凸显

  “今年8月,天岳先进在港股上市,成为全国碳化硅衬底材料领域唯一一家‘A+H’(A股科创板+港股)上市公司。”山东天岳先进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夏宁武总结,碳化硅是各国争相发展的半导体产业,2024年,公司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22.8%,位居全球第二位,这离不开公司坚持的“专利-标准-产业化”三位一体创新路径。

  “以智能工厂建设为例,聚焦这一工作,公司制定多项企业标准,形成覆盖设计、生产、质量、能源等全流程的标准体系,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和设备联网。”夏宁武说,“实践证明,标准化智能化深度融合,能帮助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降低能源消耗,为行业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路径。”

  标准化与智能化融合所带来的,除了效率大幅提升,还有制造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今,从常见的鞋底模具、轮胎模具,到无人机机架、机器人部件,再到航空航天、海工核电等领域复杂结构件,都可以通过3D打印完成。那么,工业制造真的像打印纸张一样简单吗?

  9月1日,由山东创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制定及立项的国际标准——“3D Printing and Scanning—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data protec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ervice Platform”(3D打印和扫描-增材制造服务平台产品数据保护技术要求)正式发布,山东再一次向全球贡献了自主方案。

  “3D打印是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标准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山东创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杰从事标准工作8年有余,她指出,与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总体跟跑和并跑、部分领跑的形势相比,标准化工作较为滞后。“对准这一问题,我们开创增材制造领域智能云服务平台,提出产品数据保护标准,并以严于国家标准的原则高质量制造,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据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副处长潘爱娟介绍,近年来,山东着力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形成“国家标准保底线、团体标准拉高线,地方标准作补充”的新格局;出台《山东省省级市场监管标准化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激发标准创新活力,以标准化助力经营主体增动力、挖潜力、激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东全省7.7万家企业通过国家平台公开产品标准58.9万项,7000余家企业在对标达标平台发布对标达标结果2.6万余项,培育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企业标准“领跑者”682项;全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机构数量达8500余家,较试点前增加1700余家,增长25.3%。

  03以国际标准强化全球话语权

  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今年的世界标准日,以“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孟兆宏看来,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在全球化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今天,标准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度量衡”,更是凝聚共识、破解全球性挑战的“金钥匙”。

  “当前,全球绝大部分的技术壁垒源于标准差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就在于通过构建更加包容、更具韧性的伙伴关系,推动标准的国际协调与区域互认。这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方向。”孟兆宏说。

  据悉,为提升相关企业及单位的国际标准化水平、发挥标准对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山东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平台,建设ISO青岛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交流平台,并获批承担ISO/IEC量子技术联合委员会国内对口单位,向国际电信联盟输出多项成果。截至目前,全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41项,其中试点期间新增85项,超目标70%,覆盖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等领域。

  家电产业作为山东优势制造产业之一,既事关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产业主战场。日前,国际品牌研究机构GYBrand发布2025年度“中国家电出海品牌10强指数”,海尔凭借卓越的海外市场表现、品牌影响力与本土化运营能力,位列榜首。

  “海尔始终坚持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从最初的战略规划,到项目预研、项目孵化,再到最终产业化,我们都实现了技术、专利、标准的规划协同、实施协同、运营协同,实现三者同步布局。”海尔集团国际标准总监崔凯介绍,截至目前,海尔集团拥有120多项国际标准,超8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卡奥斯主导制定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带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当大企业手握成熟的全球化标准作为出海利器时,中小企业却不得不直面由标准差异构筑的“隐性壁垒”。

  “聚焦这部分企业的迫切诉求,我们组织开展标准化专家‘山东行’活动,累计为全省115家企业解决215项标准化诉求,推动企业实现国际、国家标准突破制定30余项。此外,面向国际国内开展公益性培训39期,包括来自东南亚、东欧等42个国家及地区的外籍学员,为相关主体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了便捷路径。”潘爱娟介绍。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

责任编辑:刘欣

Email:qlms@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