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要闻|时评|山东|读书|体育|娱乐|财经|教育|旅游|汽车|选房
客户端商城

搜索

济宁:粮运新枢纽

2025-10-24 09:07作者: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济宁依托京杭大运河和铁路联运,建成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打通“北粮南运”新通道,实现粮食运输高效低成本,推动全链条供应链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信不少人对电影《风起云涌》里的经典片段有印象:1949 年陈云在上海应对投机商囤粮危机时,正是东北源源不断运抵的粮食,彻底稳住了粮价、安定了市场。这一幕,看似是一次局部的粮食调控,实则拉开了中国近现代粮食跨区域调配的大幕 —— 一场影响深远的 “南北粮食大挪移”,自此逐步成型。

  回溯历史,粮食调配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众所周知,古代中国虽有 “湖广熟,天下足” 的说法,南方曾长期是粮食主产区,但受限于生产力和交通条件,粮食跨区域运输主要依赖京杭大运河漕运。彼时,运河上穿梭的粮船,不仅是物资的载体,更是维系王朝稳定的 “生命线”,一旦漕运受阻,轻则局部粮价波动,重则影响社会安定。

  而到了现代,随着时代变迁,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悄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后,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提速,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不少农田改种经济作物,有效粮田面积减少;与此同时,东北、华北等地凭借广阔的耕地、适宜的气候,粮食产量持续攀升,黑吉蒙等省份粮食自给率甚至超过 400%。这样一增一减间,“北粮南运” 逐渐取代传统格局,成为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态势,如何构建高效、稳定的粮食物流通道,也随之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课题。

  放眼当下,“北粮南运” 早已不是简单的 “粮食从北到南”,而是需要水路、公路、铁路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但长期以来,传统海运通道虽运量大,却受限于港口布局和航线周期;公路运输灵活度高,成本却居高不下;铁路运输性价比优,却面临 “最后一公里” 衔接难题。就在这样的行业需求下,济宁能源集团依托京杭大运河这一 “黄金水道”,为 “北粮南运” 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高效通道,而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正是这条通道上的核心枢纽。

  熟悉济宁地理的人都知道,济宁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既是南北水运的咽喉,又衔接瓦日、新菏兖日等铁路干线,具备 “铁水联运” 的天然优势。基于这一独特区位,济宁能源集团没有停留在简单的 “运输中转” 层面,而是以更高格局打造 “前港中仓后厂” 的全链条体系:在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16.74 万吨仓容的粮仓可实现粮食安全储存,春江港、济州港的 9 个 2000 吨级泊位能保障快速装卸,特别是 1 个粮食专用泊位,让粮食从铁路专列到内河船舶的转运 “无缝衔接”;更重要的是,园区还立足现有布局,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搭建粮食联盟产业模式,将贸易、物流与加工产业深度融合。同时,以贸易引领为主导,依托港口、园区发展为基础,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大力发展粮食中转 + 仓储 + 物流 + 贸易 + 加工 “五位一体” 的综合服务,形成涵盖 “储运供销产” 全环节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粮食交易市场产业链融合发展。

  今年 10 月 18 日,首列满载东北优质玉米的 “北粮南运” 铁路专列驶入龙拱港,标志着以济宁为核心的 “北粮南运” 内河通道正式贯通。这一事件的意义,远不止 “新增一条运输线路” 那么简单:对北方产区而言,它为东北粮食开辟了除海运外的第二条主力通道,解决了粮食 “运得出、运得畅” 的难题;对南方销区来说,依托京杭大运河的低成本优势,能显著降低用粮企业的物流成本,让东北大米、玉米以更实惠的价格走上百姓餐桌;而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而言,这条 “铁路 + 水运” 的多式联运通道,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韧性,让 “北粮南运” 从 “单一通道” 迈向 “多元保障”。

  从古代运河漕运的粮船穿梭,到如今龙拱港的铁水联动,京杭大运河承载的粮食运输使命,在济宁能源集团的实践中被赋予了全新内涵。济州粮食产业园的崛起,不仅是济宁能源深耕港航物流、践行 “物流 + 贸易 + 产业” 融合战略的生动体现,更是地方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当东北的优质粮食通过这条运河通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南方各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趟趟粮食专列、一艘艘运输船舶,更是一幅 “国脉所系、民生所依” 的现代粮食安全画卷 —— 而济宁能源,正以自己的方式,在这幅画卷上绘就着属于新时代的 “运河粮仓” 新篇。

  文丨丁晓晓(融汇物产)

责任编辑:刘欣

Email:qlms@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