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要闻|时评|山东|读书|体育|娱乐|财经|教育|旅游|汽车|选房
客户端商城

搜索

望岳谈|日照东港之“融”: 一个特长生的“追优”路

2024-06-11 10:25作者: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今年5月,《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公布了40个试点县域,分为引领发展试点、特色发展试点、跨越发展试点三类,其中日照东港区等10个县(市、区)入选引领发展试点。

  引领发展试点县相当于“优等生”,特色发展试点县是“特长生”,跨越发展试点县是“潜质生”。平时我们说的“特长生”,就是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但综合观察尚有短板。日照东港区,正是一个有“特长”的县域经济体,正全面向“优等生”进发。

  东港区的最大特长是“港口”。东港因港而兴,港口也是东港最大的区位优势,也是比较优势。日照港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2023年吞吐量达到5.2亿吨,居全国第六、全球第七,港通四海、陆联八方,有2条千公里铁路、4条高速公路、5条输油管线直通港口,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日照图片:近处是港,远处是城。

  “特长生”日照东港区,充分发挥港口特长,以“融”为进阶之路,迎来各方面的优化发展。

  一是产业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加快融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正加速融合,效能充分释放。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酒店通讯设备电子厂,如今摇身变成“数字化”大厂。以前一小时生产大概150部电话机需要四十多人,现在五六个人一小时就能生产近二百部,目前比特智能在国内酒店通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东港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重点行业三年突破行动,打造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目前,已入驻产业互联网项目21个,年交易规模达500亿元;今年,计划再招引落地产业互联网企业20家,争取交易额过千亿。数字服务外包方面,招引龙头企业19家,建成园区面积超16万平米,带动就业2500余人。2023年,东港区荣获中国楼宇经济创新实践基地、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称号,并第六次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二是集中优势资源做好港产城融合。从2022年开始,东港区建立港口经济产业链,通过港城联动招商、涉港项目合资合作、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重点打造港口服务、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集群,将港口资源、枢纽优势持续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流量、产业增量。目前,全区涉港重点企业达450余家,涉港服务业企业、涉港批发业企业分别实现营收120.1亿元、904.1亿元,港口经济对全区GDP贡献率突破30%。作为主城区,东港的服务业占全区产业比重超过80%。可以说,日照发展城市经济的主战场就在东港。

  东港区还加大对港口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全力服务支持港口发展。谋划布局石臼港区东区流程化工程,打造国贸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帮助港口扩规模、提效能;与港口合作建设住宅区、中小学、医院,纳入城市治理服务体系,让港口职工更好地享受城市资源。

  三是加快城乡融合。港口发展了,城区发展了,不能忘了乡村。在东港区涛雒镇,来自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的钢工业余热顺着管道延伸到乡村,8个社区2500余户居民家中都用上了余热采暖,冬天室温能达到23度,比城里的地暖还暖和;不久之后,工业余热顺着管道输送到700余养殖户家中,过去养虾池水温要维持在27度左右,如今冬天再也不需要烧锅炉或者用电热棒来维持。

  2022年开始,东港区党建引领,开展了“四联共促”活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两新组织、强村和部门单位等四方力量,“组团式”帮扶75个重点村,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乡村聚集、向基层下沉。截至目前,为帮联村新建产业项目71个,投资金额逾1.8亿元,60%的村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过50万元的村达到130余个、约占全区总数的1/4。

  城乡之间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东港区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500余公里9个镇(街道)全部创建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乡镇(街道)。

  东港区紧盯一个“融”字,做大“融”的覆盖面和连接面,在融合中发展,放大效能,这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日照“融+融+融”,深刻反映了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普遍联系的特征,事物及其各要素之间具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系统。要想发展得好,就得想到此,还要想到彼,就得让此和彼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精髓,因为事物只有在相互联系中才能实现集约化,实现效能最大化。

  “融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和睦快乐的样子。东港区“融+融+融”,城和乡、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港产城,既千帆竞发,又相互借力支撑,最后形成其乐“融融”的发展局面,

  东港之“融”,山东其它15市也有类似的发展“情节”。以港产城融合来说,山东16市中有8个市临海,全球十大沿海港口中,山东占了3个。港口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所在城市和产业的发展,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都在努力做好港产城融合的文章。以城乡融合来说,在济南,山东泰山钢铁集团的余热已经向周边200万平方米、20多个村庄社区供暖,这个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近3万吨。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来看,老工业基地的淄博从“粗黑重”迈向“高精尖”,正是依赖数字经济的精准化,海智造数字窑炉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为嘉腾、沃尔森、硅元、坤阳等20余家企业提供了数字化窑炉改造服务,实现窑炉设备平均能耗降低8%、劳动成本减少20%、生产效率提高8%以上。

  日照东港之“融”,是一个特长生的“追优”路,但它的“追优路”并不特别,而是具有普适性和可借鉴的特点,这是山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的一个缩影。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责任编辑:刘欣

Email:qlms@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