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要闻|时评|山东|读书|体育|娱乐|财经|教育|旅游|汽车|选房
客户端商城

搜索

深藏不露的隐形冠军④丨金属单丝捻出机器人的“灵巧手”

2025-07-08 06:58作者:王佳声 张鹏 李洪翠 沈静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编者按

  有这样一批企业,它们不被大众所熟知,却把“一米宽”的市场挖到“百米深”,在各自的领域内独树一帜、遥遥领先,堪称“深藏不露的隐形冠军”。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制造业强省,这样的“隐形冠军”数量众多。

  6月23日起,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深藏不露的隐形冠军”系列报道,深入企业蹲点采访、解剖麻雀,探寻他们专注深耕、创新突破的发展密码。

  人形机器人那能够写字、弹琴的“灵巧手”背后是什么在驱动?答案在于一根根犹如人筋腱的金属“腱绳”。

  在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大业股份”)的生产线上,金属“腱绳”正源源不断地下线。“我们生产的腱绳主要用于模拟人类筋腱,让关节灵活运动。”山东大业股份投资者关系总监许文科捏起一根细细的金属腱绳解释,“这根仅2毫米粗的腱绳,由约300根金属单丝精密捻制而成,具有高破断力、高柔性、高耐久、超低蠕变的特性,能拉起600多公斤重的物体,揉折次数可达1000万次。”目前,这种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供应给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制造商。

  从“灵巧手”的精密驱动,到支撑汽车轮胎的“钢筋铁骨”,山东大业股份在金属丝材领域的耕耘不曾停止。

  走进位于潍坊诸城的山东大业股份车间,智能化生产的图景映入眼帘:鲜见人影的万余平方米车间内,排列如林的拉丝机如同无数小风车日夜不息地转动,钢条被源源不断地拉制成丝;一辆辆AGV搬运车精准识别货位,将成卷的钢帘线自动转运到指定位置,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将钢条拉成丝,是山东大业股份的主业。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包装和智能检测的全链条覆盖,不仅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0%,更节省了三分之一的用工成本。

  对于大中型制造企业而言,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工厂各环节相互割裂的“孤岛”局面,构建高效、智能、柔性的生产生态系统。

  “我们针对生产关键工序工艺参数多、状态控制难的问题,设计开发了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和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流程孤岛’和‘信息孤岛’的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预处理、大拉、电镀、湿拉和捻股等核心工序的监控难题。”山东大业股份总经理郑洪霞介绍。

  智能制造的赋能,使山东大业股份成为全球最大钢丝生产商之一,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球范围内,平均每辆汽车至少有一个轮胎使用了我们生产的钢丝。”郑洪霞的自信源于实力——公司占据国内40%、全球20%的市场份额,中国及全球前十大轮胎厂均是其客户。

  在公司展厅内,一个半人高的轮胎两侧,附着着黄澄澄、形似“乾坤圈”的外侧骨架,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缆型胎圈。”许文科拎起一个样品,介绍其革命性突破,“它摒弃了将几十条钢丝捆绑绕制的传统工艺,采用芯线螺旋缠绕技术,最大程度减少了胎圈部位的疲劳应力。这不仅让轮胎成功减重20%,还显著提高了单位强度。”

  这项创新,也使得胎圈产品从按“吨”计价跃升为按“圈”销售,并成功应用于国际顶尖赛车和大型矿车的轮胎。

  “乾坤圈”的市场前景如何?许文科给出了答案:“缆型胎圈目前主要供应高端胎企,去年销售近百万根。目前新能源汽车对减重提强的需求迫切,缆型胎圈恰好契合。”

  从支撑全球亿万辆汽车的胎圈钢丝,到引领轻量化革命的缆型胎圈,再到赋予机器人灵巧之手的精密腱绳,山东大业股份以持续的创新与智能化深耕,在金属丝材领域,不断锻造着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家深藏于齐鲁大地的“隐形冠军”,正以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在金属的延展与强化中,悄然定义着行业的新高度。

  (大众新闻记者 王佳声 张鹏 通讯员 李芳 张敏敏)

责任编辑:刘欣

Email:qlms@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