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博物5分钟|“五十里”弹丸小国,靠啥存续700年?
滕侯鼎是青铜鼎家族中的小个子,却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滕国面积虽小,但通过历代国君的努力,尤其是滕文公的治理,成功存续了700年,成为一个富强的小国。
它是青铜鼎家族中的“小不点”
却有着一样的狞厉威严
它是国君礼器
其国虽仅方圆五十里
却能不依附任何大国
独立存续700年
鼎,咱们的老朋友了
商周时期的重要礼器
本来是烹煮或盛放肉食的食器
后来演变为祭祀、宴飨的礼器
周朝时,不同阶层使用鼎的数量
有着严格的规定
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士三鼎
2015年,滕侯鼎入选代表山东文化的百件“齐鲁瑰宝”。
滕侯鼎,腹部外鼓
鼎身两耳高高竖起
四只“小细腿”为柱状实足
在青铜鼎家族中
滕侯鼎只能算是“小个子”
通高27厘米,口径长16厘米
宽11.5厘米,腹深15厘米
体重嘛,10斤多一点(5.03公斤)
可别小看了它
人家可是有“三大怪”的国家一级文物
滕侯鼎侧面图
不方不圆,又圆又方
从鼎诞生之日起
家族成员有四四方方的
也有圆鼓鼓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但滕侯鼎却介于方圆之间
鼎口四边是直线
四角却呈圆弧形
而口边又为直线形
形成了一个圆角矩形
可以说是不方不圆,又圆又方
人家有盖盖
其次,它有个鼎盖
盖子采用上加盖设计
顶部还有四个卷龙状小钮
盖与鼎身为子母口
罕见“对铭器”
更为独特的是
滕侯鼎的盖及鼎身内部
分别铸有内容完全相同的铭文:
“滕侯作宝尊彝”
这种器形在文物界有个专称
“对铭器”
十分罕见
滕侯鼎上的铭文
除了造型
滕侯鼎的华丽纹饰
也让人眼前一亮
盖及口沿下方以云雷纹填地
夔龙纹、鸟纹各装饰一周
四足饰有蝉纹及卷云纹
腹部浅浮雕四组饕餮纹
滕侯鼎纹样
看那传说中的饕餮:
角似牛角外卷,回环曲折
眉下两目突出
凌厉威严令人不敢直视
利爪卧于两侧
露出狰狞之态
滕侯鼎腹部的饕餮纹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野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
《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
饕餮贪吃
遇到什么就吃什么
甚至连自己的身体都吃
由于贪婪无节制
人们常用饕餮形容贪得无厌
繁复细致的纹饰
将饕餮的神秘、狞厉发挥得淋漓尽致
也彰显着器主人的尊贵身份
那么,滕侯鼎的主人是谁?
1982年3月,滕州市(原滕县)庄里西村
一个村民取土时挖到一座古墓
他将滕侯鼎等6件青铜器
带到废品收购站
却被工作人员一眼认出是文物
当即打电话通知文物部门
考古人员马上进行抢救性挖掘
由此揭开了“滕”国的神秘面纱:
一个绵延700年的神奇小国
滕侯豆
据古籍记载
“滕”是东夷炎族后裔
炎黄大战后
黄帝封其第十子于此
以地名为国名,立滕国
西周初年
周武王在此册封
同父异母的弟弟错叔绣
建立了姬姓滕国
史称“叔绣封滕”
滕侯簋
与滕侯鼎同墓出土的“簋”上有铭文:
“滕侯作滕公宝尊彝”
(滕侯为悼念父亲滕公
铸造了这件尊贵的青铜器)
另有一件“鬲”,铭文曰:
“吾作滕公宝尊彝”
这里的“滕公”
学术界普遍认为就是错叔绣
据此推断
滕侯鼎的主人应是“滕公”之子
滕国的第二代国君
据《左传》记载
滕国面积只有方圆50里
却在强国环伺中
延续了700多年
这与历代国君的努力分不开
尤其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滕国故城
滕文公姓姬名弘
他与孟子交好
刚继位就接受孟子的建议
为父亲守“三年之丧”
赢得了讲礼仪、孝祖先的美名
采纳孟子的治国思想
在国内推行仁政、施行礼制、
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
在其治理下
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
远近称之为“善国”
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
后人为纪念滕文公的丰功伟绩
尊其为“滕王”
主理人:尹燕燕
设计统筹:吕文佳
视频:实习生 王皙如
策划:高翔
Email:qlms@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