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要闻|时评|山东|读书|体育|娱乐|财经|教育|旅游|汽车|选房
客户端商城

搜索

魏铁良:527位抗战英烈的守祠人

2025-09-03 06:55作者:修从涛 王雅洁 张锡坤来源:大众新闻

73岁的魏铁良11年来义务守护供奉527位抗战英烈的昌邑烈士祠,整理烈士事迹,担任义务讲解员,传承红色精神。

  推开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的正堂门前,73岁的魏铁良整理好仪容,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他几乎每日必行的仪式。

  烈士祠里供奉着527位抗战英烈的牌位。1945年,当时的昌北县委为纪念寿光、昌邑和潍县三地的抗战英烈,修建了这座烈士祠。这也是山东省建立最早、保存最好的烈士祠之一。

  魏铁良是这527位抗战英烈的守祠人。2011年6月,守护了30多年烈士祠、已经87岁高龄的管理员陈光聚老人 “告老还乡”,魏铁良接过了守祠重担,成为烈士祠第二任管理员。

  魏铁良对烈士祠并不陌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1975年魏铁良复员回到家乡后,先是在当时的公社宣传队工作,1978年之后就一直担任民政片长,从事多年的民政工作,对烈士祠比较熟悉,对抗战烈士有更多崇敬之情。

  每天早上7点前,魏铁良来到烈士祠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烈士们上香、敬礼,之后才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擦拭烈士祠正堂内的牌位,打扫各展室、卫生间,清扫院子、浇花、剪枝,对院子里需要修补的地方进行改造。

  一年365天,魏铁良几乎都坚守在烈士祠,春节期间也不例外。每年的除夕夜,他都会把家里煮出来的第一锅饺子用保温桶装好,连夜送到烈士祠,供奉到烈士们的牌位前。

  工作久了,魏铁良发现,有的烈士事迹记载非常少。为了补上这个缺憾,一有时间他就拿着烈士名单,遍访周边数十个村庄,寻访烈士的后人和战友,对方口述,他笔录。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倔老头”,10多年来整理出近10万字的烈士资料。

  “寇树贵烈士,是儿童团团长,13岁参加革命;李福康烈士,被日军用铁丝串着锁骨游街示众,逼迫他说出党的秘密,因宁死不屈,壮烈牺牲;陈石头,16岁,是牺牲的年龄最小的战士……”对烈士的事迹,魏铁良考证得明明白白。

  整理好烈士事迹,还需要有人来讲述。魏铁良又主动担任起了义务讲解员。他的讲解声情并茂,不少人带着庄重而来,满含热泪走出烈士祠,精神上受到洗礼。

  自从烈士祠有了讲解员,前来参观祭奠的群众越来越多,每年到烈士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过万人。最多的时候,魏铁良一天曾接待了14批参观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来祭拜抗日英烈、接受红色教育的更多,魏铁良更忙了。他最喜欢讲解保卫黄金交通线“渤海走廊”的故事。“当时军民水乳交融,浴血奋战,共御敌寇,391位烈士为保卫渤海走廊牺牲,他们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大都是二十几岁,超过三十岁的不多。”

  10多年来,魏铁良向无数前来祭奠的人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抗战故事。他说,守护烈士祠就是守护着烈士们的忠魂,讲述烈士事迹就是传承红色基因,“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历史,把先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王雅洁 张锡坤)

责任编辑:刘欣

Email:qlms@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