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要闻|时评|山东|读书|体育|娱乐|财经|教育|旅游|汽车|选房
客户端商城

搜索

从“生态伤疤”到乡村振兴“风景线”,看山东如何激活小微湿地

2025-09-11 13:51作者:仇晶来源:海报新闻

山东通过修复小微湿地改善乡村生态,带动经济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海报新闻记者 仇晶 张大卫 临沂报道

  “空气好了,水质也好了!整个生态一好,还有返乡青年在村里搞水产养殖承包,这下村集体也有了经济收入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长明村党支部书记刘乃江站在村头修复的湿地岸边,满脸喜悦地向记者介绍。在他身后,一片碧波荡漾,菱叶缀满水面,芦苇花随风摇曳,水鸟躲进荷叶下,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生态画卷。

  长明村的变化,得益于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这些散落在山区乡村间的坑塘、沟渠和小溪,虽然单个面积不超过8公顷,却是乡村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绿肾”。由于长期受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这些小微湿地一度面临严重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植被萎缩、生物多样性下降,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的痛点。

  近年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依托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在蒙阴、沂南、沂水、平邑四个县系统开展小微湿地修复工作。工程团队采取清淤疏浚、地形改造、植被恢复等系统性措施,让曾经淤积发臭的塘坝重焕生机。

  小微湿地修复不是简单地平整土地,而是要根据湿地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需求,量身打造“生态微环境”。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每个湿地的特点量身定制方案。在植被选择上,“适地适树、本土优先”原则,量身定制植被恢复方案。湿地周边堤岸与缓冲带的植被搭配同样暗藏玄机,垂柳、流苏、巨紫荆等耐水湿乔木打造兼具防护与生态功能的绿色屏障。在地形优化上,根据地形高低起伏,营造出深浅不一的水域和错落有致的岸线,为不同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如今,这些修复后的小微湿地不仅有效净化了水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升了乡村生活品质。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长明村,修复后的小微湿地吸引了返乡青年发展生态养殖,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修复后的湿地周边水岸连接带种植着金银花、菖蒲等经济作物,带动了乡村采摘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服务沂蒙山区域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中,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编制林草湿地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份,完成210处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指导修复湿地面积130公顷,并制定相关地方标准《小微湿地修复与建设技术指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规范》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导则》,编制了《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林草湿地类项目验收办法》,为区域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

  此外,在生态修复领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还牵头实施了国家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实施方案,在生态评估、系统规划、技术攻关、成效监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调研工作中,联合多个部门,深入实地考察,潜心研究分析,相关成果荣获山东省政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所编制的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为两大湖泊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成功获批了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10项发明专利授权,逐步构建起坚实的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体系。

  这些“被激活”的小微湿地,正在持续净化乡村环境、守护流域生态安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它们让齐鲁大地变得更加美丽宜居,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的实践与诠释。

责任编辑:刘欣

Email:qlms@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