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考结束,家长需谨防录取、升学诈骗
高考结束,升学季即将来临,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利用这段时期内部分考生和家长急于寻找合适升学途径的心态,以及毕业季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需求,以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提供帮助为名实施钱财诈骗。对此,本报提醒广大考生、家长以及应届毕业生,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在录取阶段,或者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从而实施诈骗,或者编造或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指定账户。还有就是以“发助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2016年考生徐玉玉遇到的助学金诈骗,不仅骗走了她9000多元学费,还导致她不幸猝死。以“发助学金、奖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多为不法分子冒充教育部门或学校工作人员,假借办理减免学费、补发助学金、困难补助、教育退费等名义,诱使受害人到ATM机上按其要求操作,转走受害人卡内现金。
2011年,东营市刘女士的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正在犯愁之际,刘女士从朋友那里得知女子赵某能够给儿子办理上军校,便委托其办理此事,后赵某又将此事委托给一直自称是部队“内部人员”的石某,从此一场骗局展开序幕。此后,石某以疏通关系、办理入学手续为由,多次要求刘女士往其指定账户内汇款,总计多大30余万。然而,钱花出去了学却没有上成,到了9月份入学时间,录取通知还没有来到。再三追问之下,石某拿着一张某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交给刘女士,并谎称该学校是部队下属,将来可以定向分配。看到孩子所上院校并不理想,且经过查询并无学校的相关信息,心生怀疑,便要求退钱。但是石某却耍起了无赖,刘女士报警求助。与刘女士同时被骗的还有另一位家长,同样遭受了30万元损失。后石某被抓获,经法院审理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考考生和父母的急切心理,通过冒称高校招生人员或谎称有内部机动指标进行诱骗,而后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谎称掌握某高校内部指标,以帮助办理入学手续等为由收取巨额录取费。考生及家长千万不要相信“有关系门路”、“内部有指标”之类的招生信息。此外,如有人单独约见考生和家长,一定提高警惕。
此外,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点开手机中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在未核实网站真伪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以及来源不明的验证码,收到与录取相关的信息应第一时间与学校老师核实。
在求职方面,不法分子利用个别大学生就业期望较高,同时相信只要有“关系”、有“门路”就能获得好工作的心理,吹嘘自己的神通广大,以疏通关系需要“办事经费”行骗。市民应当了解招聘知识,通过正当途径谋职。此外,在收到招工等面试通知后,求职者应对招工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查询,在找工作时不要将身份证、居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对方,防止因此被骗子控制,遭受意外和损失。
Email:qlms@dzwww.com